范扬先生的画,势壮雄强、跌宕起伏,其内散发着一股强健旺盛而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如长江之水天上来般的壮阔和雄浑,令人观之即能够提神壮气、心胸开阔、陶冶情操,使我们看到他的画作的那一瞬间立刻就感到精神抖擞、神采激扬。在具备这种大豪迈、大气势的同时,范扬先生的画还不失活泼,在我们的目光接触到他的画面的那一瞬间就会被其深深吸引,而与其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共鸣和亲和。
范扬先生的画之所以具有这种振奋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襟胸、亲和人的情感的功效,是因为他在绘画过程中注重的并不是对自然万物外在形象的描绘,而是深入探究自然物象的韵、气、神,以及其内在的品格和意象,从而使我们在欣赏他的画作时,能够启动情感、心神交汇,使心灵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和合为一。换言之,也可以说,范扬先生的画所追求的是“忘形得意”。在美学范畴里,“形”指事物外在的形体、形质;“意”指“意境”、“意象”、“意趣”等,即所要表达的内蕴和精神。但是对“得意忘形”一词,我们并不能断章取义地浅层次理解,唐代梁肃曾在《止观统例议》中说:“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书鄢陵王主薄画折枝诗》中也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为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其中的涵义不言而喻,也就是说,“忘形”并不代表没有形,只不过不是再现自然物实有之形,而是造一个不违自然之理的人的“心灵的形”;“得意”应该是在这样的人的“心灵的形”中体现的,而“意”则是这个“心灵的形”的灵魂。范扬先生自然深知其中要义,他的画洒脱自然,如行云流水般无拘无束,不受客观物象“形”的限制,气势恢弘、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给人一种“谁将意象入寥阔,坐觉天涯来尺咫”的艺术感染力,这定是对“忘形得意”之深层含义领会于心、谙熟于意方可达到的境界。更难得的是,范扬先生把这些宝贵的体会和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他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对学生说:画画的时候宁可要放弃一点点的形,而一定要取其意。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要写“意”,你如果把本质忘了,就等而下之了,所以画画的时候宁可损失了一点“形”,也不能伤了“意”,形可以相忘,意却不能忘。这也说明了范扬先生对于绘画在具体实践意义上的继承性传递,对于绘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尽管范扬先生追求对“意”的表达,但他的画并没有走向抽象,这是因为他始终遵循着“立象以尽意”的绘画原则,也可以说“立象以尽意”是他的绘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所谓“立象尽意”,就是说,绘画不仅仅要通过材料肌理的表现,表达出只有中国的宣纸、毛笔才能表现出的韵味之美,而且使这种美成为一种有意指的语言;也不仅仅要通过笔墨造型传达画家自我内在的精神气息,它真正要表现的是一种“天地精神”和“圣贤意志”。《周易·系辞》有言:“圣人立象以尽意”。在这个意义上,看范扬先生的画就好像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触摸时代脉搏、深究宇宙大化,透过他那意气风发、波澜壮阔而又细致入微的画面,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精深和生命的永恒。从而使得我们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被灌入明正优雅的人生观念及其洒脱豁达的生命意指。
在上述意义上,可以说,范扬先生的绘画是具有“画外意”、“象外旨”的,是“境外生心”的妙造之花。凡高在《书信集》里曾谈到:“真正的画家……不会把东西如实画出来……而是画他所感觉到的东西。”范扬先生的画与其说画的是宇宙大化,还不如说画的是他自己的感觉。他的绘画是他对所看到和所理解的事物的视觉变现,他通过画面的笔墨、形神、气韵表达了对宇宙、对人生的独特认知和特殊理解。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