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22
上午9时0分~10时40分a设色~11时20分。
山势这样顺着下来,到了远景拉不过去了,所以就稍微拉近一点。观音殿压得低一点,这样山耸起来高一些。没有远景也不行,这样斜着不好看,就把远景拉上来,翻过去,等于疏密、照应都有一点。观音顶最妙,就是画到最后也不放松,要画得精妙,观音顶上留了一点点线头,很爽利、很漂亮。乌纱帽上有一点点小石头也画出来了,很像的。远景拉进来,一是纸的限制,二是画大了也太累。这大片留白题上字,经常看古人手卷也是这样题的。傅抱石也大片题字,但他的字小,密密麻麻的,最后造成一种大的团块感。不然右边太重左边太轻,这样题款就把重心拉过去了。拜经台画得很细,有大香炉、小香炉,还有转折过去的青瓦,很有意思的。右下角迷迷蒙蒙还是一整块,里面有些变化,比较写实,不然对景画干啥?楼阁下的墙和树,加了线条这样虚过去,要不然太单调。
(程印:蜡烛锋画得很像。梦笔生花!)
画得很像,字也写得好。这组殿堂黑白照应,这样画就出来了。里面人来人往非常复杂,前面又有香炉,后面又有大殿,里面黑乎乎的,都画进去了,看上去里面有很多东西,又有用笔,又非常写实,是用笔写出来的。老鹰听经石从这里斜下来,蛮难画的。当时想怎么办呢?就这样照对象画。观音殿的房子画得要硬朗,像罩住一样。出现的这些小的空白非常清晰明朗,屋宇也很硬地上去,整个形成一个三角形。香炉上那是一个小乌纱帽,也画出来了。“小处不可随便”,做人做事亦如是也。后面远山应该在这里,但为了画面就打破拉到上面。这么一大块留白,就题一大块字,古人也经常这样,实际上也是一个团块,就把整个的空白撑住了。右下角这里的树也是的,看上去整个的一团,然后又有一些枝干,隐隐约约有一些空洞透过枝干,像围棋的棋眼,一旦堵死,满盘皆输,留两个眼则满盘皆活。
关于题字,大家看这张《拜经台》。通常我们画景点,如果石壁和墙上面有字,都非常难写,往往一写就俗,不在画面里头,不好看。我写的时候非常小心,写得也好看,一点都不犯嫌。
下午13时10分~14时50分。
关于天台正顶,昨天我看了这里的画册,有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很明显整体上有一种仰之弥高的感觉。这是整体的第一印象。这里斜过去有低处,所以就有高处,画不出低处高处就显不出来。这样才能画出深山藏古寺的感觉。我画得稍微有点斜,因为举头仰望的时候,总有点倾斜度,视觉上有一种不稳当的感觉,下意识地进入了画面。天梯两岸是道梁,这样一团团上去,非常简洁的用笔,一长条上去有一种伸展拔高的姿态,与对象很像。这里宽下去也可以画,纸不够了。
从屋顶开始就画得比较重,所以左下面这里用笔也重一些。右下大石头画得硬,也很像。如何表现势呢?梯子往上推,两道山梁像太师椅的两个扶手顶上去,然后山顺斜着下来,所有的线条有一种辐射着向大殿集中的状态,是无形之中的。山形也是这样,所谓四面峻厚。也画了一点透视,稍微强调了一点点。房子、梁也是这样拔上去,好像两岸渐渐把它加上去一样,所以有蜿蜒升腾之势。画这个窗户,包括淡墨的这块,很爽利,房子又很挺拔,好像把山又拔起来了一点。这幅画我还不是很满意,不过总是画出了高耸入云的感觉。
场景里有不少小人儿,当时我想画不画?后来还是没画,因为这已经是仙境了。右上的白楼又简洁又漂亮,旁边有个小灰色,我也涂上一笔,很飘逸。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